抚顺百科

记录抚顺百态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高尔山

高尔山

概述

  高尔山公园位于fushun市区北高尔山上,占地区240公顷。园内建有皇家古典园林建筑锁阳槐荫锁阳楼、配殿、八角亭五角亭及长廊等,这里有距今900余年的辽代八角九级密檐式古塔;有清代的古刹观音阁;有土门叠翠、松林杏雨、万山朝塔、登道流丹等景观。公园内地势起伏多变,海拔高度80-230米之间。“山逼诸天,到此已穷千里目。门依半岭,何须更上一层楼。”在高尔山上可一览全市风光。

  高尔山古塔是历史的见证,该塔始建于公元1088年,经过近千载的风雨残蚀,高尔山古塔却雄姿屹然,独领风骚,该塔是抚顺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塔,塔高14.10米,直径为6.8米,全塔呈八角形,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结构,古塔造型古朴,布局严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颖才智和高超技艺,在古塔不远的半山腰处有一古刹名曰“观音阁”古刹横穿半山腰与山领之塔相映成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顺城区高山路

历史

  高尔山,作为一个抚顺人都非常熟悉的地名,它最初是出现在清朝的末期,在此之前,人们称之为北山。明朝时期,抚顺是辽东边墙附近的一个军事城堡,附近的地名多以墩、台、冲等称之,当时的高尔山顶因有高句丽新城点将台遗址而被称为城北山墩。然而,在明朝之前,抚顺的历史上还有两个阶段,高尔山在当时是应该有自己的名字流传于世的。

  一个是高句丽的新城时期。在近四百年的时间内,一座硕大的古城雄踞山上,它就是高句丽的西部重镇——新城,公元667年,唐朝大将李勣攻破新城,第二年,高句丽灭亡,以后,又有三十多年,新城是唐朝安东都护府的驻地。试问:当年新城所在的这座山,难道会没有自己的名字吗?或许有人认为:那时候,城在山上,城名就是山名。如果说这种说法可以令人理解的话,那么在辽、金时期,说这座山还没有一个独立的名称就很难让人理解了。

  在辽代,在山下曾修筑了一个新的古城——贵德城,它是贵德州和贵德县的所在地,古城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辽道宗年间,人们又在城北的山上新建了两座佛塔和寺院,辽代的皇帝崇尚佛教,全国所有的寺庙都香火很旺,当年,贵德州的百姓要经常上山礼佛,在这种形势下,说这两座佛塔所在的山连个名字都没有,是很难令人相信的。

  其实,关于高尔山在辽、金、元时代到底叫什么名字,在史书中还是有线索可查的。《辽史》卷38,《地理志二》记载:“贵德州,宁远军下节度……有大宝山”。又《辽海丛书》本《大元一统志辑本二》记载:“贵德州今废为巡检司……大宝城在贵德州。”《满洲源流考》卷11称:“按大宝城因大宝山得名”。《辽史》以大宝山定位贵德州,可见,大宝山必为距离贵德城较近的一座出名的山。到元初撰修《大元一统志》时,贵德州已废为巡检司,即贵德城已毁,但仍记载了原贵德州界内有大宝城。也就是说,辽代的大宝山得名在前,因大宝山上有一座不知名的古城址,故以山名城,称其为大宝城。这跟近代我们称其为高尔山山城的道理是相同的。既然从《辽史》到《大元一统志》都记载了贵德州内有大宝山和大宝城,那么我们为什么迟迟不能把大宝山确定为它是高尔山在辽、金、元时代的地理名称呢?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因为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贾弘文修、李廷荣辑《铁岭县志》中有关于大宝山的记载。该书中称:“铁岭新造之邑而无旧志,辽东旧志草本舛误多,今凡关沿革古迹悉照辽金二史细加考订”。该书谓“大宝山”在铁岭城“东南五十二里”(此山现仍称大宝山),作者的所谓“细加考订”,实际上就是以地名证史。因为《辽史》上说:贵德州有大宝山。而铁岭有大宝山,故作者肯定地说:“贵德州有大宝山,即此也。”二是因为《铁岭县志》存在上述记载的关系,所以,史学界内长期存在贵德州“铁岭说”和“抚顺说”的两种观点。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认真考察核实,就会发现辽代贵德州位于铁岭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铁岭县志》的作者贾弘文、李廷荣虽然强调了“今凡关沿革古迹悉照辽金二史细加考订”,但他们却忽略了《大元一统志》中关于“贵德州”的记载。也就是说他们只知道辽代贵德州有大宝山,却忽略了真正的大宝山上必须要有一座大宝城。而这一点恰恰是铁岭的大宝山上所没有的,铁岭的大宝山上除了没有古城遗址之外,更没有发现辽金时期的出土文物,在其山下附近也没有古代交通干道的遗存。因此,将辽代贵德州定位在铁岭的大宝山附近,无论是从文献和史料的记载上、还是从考古发掘的实践上看都是没有道理的。

  再说,在抚顺的高尔山上不仅有较完整的高句丽古城遗址,而且在高尔山下东侧还发现了辽金古城遗址及大量的辽金时代的文物。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史料中记载的贵德州的方位和距沈阳的里程来看,辽代贵德州位于抚顺的高尔山下都是不容怀疑的。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成书的《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记载:贵德州“东、南、北皆生女真,西至沈州八十里。”北宋庆历四年,即辽兴宗重熙十三年。《武经总要》所记的贵德州,乃是当代人记当代的事,应该是可信的。另外,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成书的历史地理学专著《读史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条亦记载: “贵德城,卫东八十里……契丹置贵德州宁远军于此,金因之,元废”。由此可见,辽金时代的贵德州就位于抚顺的高尔山下,而高尔山在辽金时期就应该是被称为“大宝山”的。

  至于辽代贵德州的百姓当年为什么称其为“大宝山”,由于年代久远和人口的迁徙,我们已经不可能祥知其由,但是,如果从历史、地势和宗教的多方面角度来看,辽代时将今日的高尔山称为大宝山还是名副其实的。

  高尔山上的古城曾是高句丽的新城和唐代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存世近四百余年,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安东都护府移出新城后,这里几乎就是一片荒阜,直到辽太宗会同八年(945年)察割以所俘汉民在这里置贵德州以后,这里才逐渐繁华起来。当时,山上古城之内虽无居民,但城址仍很完整。贵德州民闲暇之时上山觅“宝”,一定会经常有所收获。以此推之,辽人称山上无名古城为大宝城,称其山为大宝山,实乃顺理成章。

  再说,辽代崇尚佛教,贵德城北,东西山顶佛塔对持,佛寺之内香火缭绕。而信徒崇佛,多以“宝”字敬之。如:以佛、法、僧为佛门三宝;称佛法为宝山或宝城;称寺院为宝坊;称佛塔为宝刹;称佛座为宝座……。在辽代崇佛的大环境下,信徒们称佛塔、佛寺所在的山为“大宝山”也很自然。

  总之,今日抚顺城北的高尔山,在辽、金、元三朝的四百多年间,它应该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大宝山,而山上的那个高句丽的新城遗址,当年也是被称为“大宝城”的。

你知道抚顺历史上的“大宝山”吗?

高尔山.txt · 最后更改: 2020/02/26 17:19 由 admin